《神农本草经》
味辛微温。主大风邪气,阴痿不起,强筋骨,安五脏,补中,增志,益气。生山谷。
《玉楸药解》
味辛、甘,微温,入足少阴肾、足厥阴肝经。强筋健骨,秘精壮阳。
巴戟天温补精血,滋益宗筋,治阳痿精滑,鬼交梦遗。驱逐脉风,消除痂癞。
去梗,酒浸,蒸晒。
《本草纲目》
别名:亦名不凋草、三蔓草。
气味:(根)辛、甘、微温、无毒。
主治:风湿、脚气、肾虚、阳痿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
味辛甘,性微温无毒,入脾肾二经。主助肾添精,除一切风及邪气。酒浸用,覆盆为使,恶雷丸、丹参。
按∶巴戟之温,本专补肾,而肺乃肾之母也,且其味辛,故兼入之以疗风。凡命门火旺以致泄精者,忌之。
雷公云∶凡使先用枸杞子汤浸一宿,待稍软,漉出,酒浸一时,又漉出,用菊花同熬,令焦黄用。
《神农本草经读》
气味甘、微温,无毒。主大风邪气,阴痿不起,强筋骨,安五脏,补中增志益气。(酒焙。)
陈修园曰∶巴戟天气微温,禀天春升之木气而入足厥阴肝;味辛甘无毒,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明燥金胃。虽气味有木土之分,而其用则统归于温肝之内。《佛经》以风轮主持大地,即是此义。《本经》以“主大风”三字提纲两见∶一见于巴戟天,一见于防风。阴阳造化之机,一言逗出。《金匮》云∶“风能生万物,亦能害万物。”防风主除风之害,巴戟天主得风之益,不得滑口读去。盖人居大块之中,乘气以行,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。风即是气,风气通于肝,和风生人,疾风杀人。其主大风者,谓其能化疾风为和风也。邪气者,五行正气不得风而失其和。木无风则无以遂其条达之情,火无风则无以遂炎上之性,金无风则无以成其坚劲之体,水无风则潮不上,土无风则植不蕃。一得巴戟天之用,则到处皆春而邪气去矣。邪气去而五脏安,自不待言也。况肝之为言敢也,肝阳之气,行于宗筋而阴痿起;行于肾脏,肾存志而志增,肾主骨而骨强;行于脾脏,则震坤合德,土木不害而中可补。益气二即风也,逐而散之;风散则为气散,生而亦死;益而和之,气和即为风和,死可回生。非明于生杀消长之道者,不可以语此也。
叶天士云∶淫羊藿治阴虚阴痿,巴戟天治阳虚阴痿。
《本草备要》
补肾,祛风
甘辛微温。入肾经血分、强阴益精,治五劳七伤;辛温散风湿,治风气、香港脚、水肿。
根如连珠。击破中紫而鲜洁者,伪也。中虽紫,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,真也。蜀产佳(山 根似巴戟,但色白,人或醋煮以乱之)。去心,酒浸焙用。复盆子为使。恶丹参。